中新社多倫多11月16日電 (記者 徐長安)1200多年前中國唐代大詩人王維和友人裴迪唱和詩歌而成《輞川集》流芳千古,穿越千年後,遠在北美的兩位加拿大作家而今效仿“王裴”故事,創作出了加拿大版的“輞川集”——《鹿苑》。
  哈瑞·瑟思東(Harry Thurston),現任加拿大作家聯合會主席,詩人,新聞工作者,著述24本。但在走上文學道路之前,他的專業是生物學。
  此前在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孔子學院舉行的加中文學論壇上,瑟思東講起他對中國詩歌的痴迷。
  “之所以從生物學走到詩歌,是因為科學的語言不能全部滿足我對自己精神的開發”。瑟思東第一次接觸太平洋對岸的世界是通過中國的詩畫,他更有幸在其詩歌生涯的開始階段就接觸到了杜甫,從此思維洞開,詩興大發。
  杜甫是和王維同時代的詩人,而王維與其好友裴迪以詩歌唱和而成《輞川集》,直接給了瑟思東和他的朋友——另一位加拿大詩人艾倫·庫波(Allan Cooper)以啟迪。
  2009年,瑟思東開始作為駐地作家,住在溫哥華島上的坎貝爾河邊。在他離開前,瑟思東和庫波商量,以詩歌的形式通信。
  “我們決定嘗試一下,模仿《輞川集》的樣式”,瑟思東會寄給庫波一兩首他以坎貝爾河為背景創作的意象派詩歌,而庫波則從他的家裡——新不倫瑞克省的愛爾瑪進行回覆。庫波的任務是扮演裴迪,可以直接回應瑟思東的詩,也可以用他詩中的想法或者意向作為下一步創作的基點。
  “就這樣一唱一和之後,我驚訝地發現我的詩變得更規範了!”瑟思東意識到了自己的變化。
  至於庫波與瑟思東合作完成的這本加拿大版的“輞川集”的名字,則源於瑟思東的生活體驗。“我們那兒有四頭黑尾巴鹿,在道格拉斯冷杉和寬葉楓樹下吃草,時不時跳過籬笆來襲擊花圃。”瑟思東說,這些經常出現的鹿引領他翻譯了王維最著名的詩《鹿柴》,也因此有了他們詩集的名字《鹿苑》(The Deer Yard)。
  瑟思東始終認為,如果不是因為認識中國的詩人,他也不會成為一個詩人。(完)  (原標題:加拿大作協主席迷唐詩效仿王維著加版“輞川集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x68sxxr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