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本報記者 鞏崢
  農家院子里,竟能“冒”出24畝良田。這樣的新鮮事就出在房山張坊高雄二手餐飲設備鎮西白岱村。聽當地村民說,這叫做:家庭立體式農業工廠技術。究竟是何等神奇?記者昨天現場探訪。
  一平方褐藻糖膠哪裡買米種植盤頂一畝地
  西白岱村委會旁的一處場院上,遠遠能望見一個溫室大棚。與常見的大棚相比,這個大棚要短很多,而且四四方方,更像中谷餐飲設備是個小屋子。這就是村民們所說的家庭立體式農業工廠。
  這項新技術剛剛在村裡推廣應用,村民們正一撥一撥地來示範點“取經”,記者也加入到村民的觀摩隊伍中。排隊等待的村民們不停議論著,究竟怎麼多出來這24畝地,是他九份民宿們最為關心的話題。
  走進這間小港式飲茶小的農業工廠。眼前的景象,推翻了先前腦海中所有的想象。這哪裡像是種地,見不到土,而且菜也並不是種在地上。
  這間20平方米的屋子裡,支起了兩組兩米多高、一米多寬的塑料架,每組架子從上到下又分為6層,每一層內安裝著帶有一個個小槽的種植盤,嫩綠的菜苗正是在這些種植盤裡扎下了根。
  身穿白大褂的技術人員,拉抽屜般抽出一層種植盤講解說:“每個盤有1.2平方米大,可別小看它,它的年產量,跟一畝地不相上下。”整個屋子裡有這樣的種植盤24個,也就相當於屋子裡“藏”著24畝地。
  方寸間造風造雨造太陽
  這窗戶框般大小的一個塑料盤哪裡來的能耐,產量竟能與一畝地媲美。村民們都將信將疑。
  技術員叫大伙兒俯下身,抬頭往上看,秘密就在那兒。原來,種植盤的上方,鑲嵌著一排排燈管,正發出紅藍相間的光。技術員介紹說,這就是智能補光系統,說白了就是給作物造個“小太陽”。
  太陽光帶給作物的好處,補光系統同樣能做到。而且,該系統在每一層、每個種植盤上方都加設了“小太陽”,360度無死角,不用擔心作物會互相遮擋光線,損失養分。另外,補光系統夜間也可作業,對作物來講相當於黑天變白天,生長速度加快,產量自然高於大田。
  補光的同時,種植盤還能通過水過濾系統、空氣循環系統、營養液補給系統等,模擬大自然的風調雨順。也正是因此,從來都是在地上種的蔬菜,這下可以摞起來種了。節省土地的目的由此達到了。
  省地,是西白岱村乃至整個房山農民最為關心的。房山多山多丘陵,耕地面積只占全區土地面積的12%左右,平均每個農民占有的耕地面積不足一畝。西白岱村所在的張坊鎮,山區、平原、丘陵各占三分之一。在地形比例上,剛好是整個房山的一個縮影。耕地,越來越成為農民們眼中最為珍貴的資源。
  “這也正是我們為什麼要引進這種技術的原因。”西白岱村村書記郭榮華告訴記者說,此前市內一有農業展會她必帶著兩委班子成員去“取經”。去年,華夏九州農業科技研究院的這項成果,就靠著“省地”二字打動了她。
  向巴掌大地塊要效益
  隨著對這項技術的瞭解加深,郭榮華意識到,省地不單是小小的西白岱村的課題,也是擺在北京市乃至全國農民面前的一道必闖難關。“黨中央三令五申,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守住。也就是說,咱農民要長本事,能向巴掌大一塊地要效益。”郭榮華說。
  她還查到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一份報告。報告中說,我國農業方面,就水體污染一個專項,國家就要花360個億來研究和初步治理;林業方面的問題,國家投入6500個億以上的資金來解決。在資源短缺、土地緊張的情況之下,必須要找出一條新路子。初步估算到2015年,需要提高資源利用率4倍,才能解決資源的平衡;如果想在解決資源平衡的前提下,還清以前欠下的環境污染舊賬,就需要提高資源利用率8倍。
  “咋個提高法?我琢磨著,引進這種高科技的立體農業應該是個好法子。”郭榮華說,為了不讓村民吃虧,她和村幹部們事先算好了一筆賬:
  這套設備前期投入在5到17萬元不等,建設周期一個月。拿最簡單的豌豆芽為例,用這設備生產,一個生長周期7天,每年52個周期,按每一小盤芽菜6元計算,每個周期收入為2304元,年毛利潤為11.98萬元;如果用來育苗,一個種植盤中能裝1008個小槽,1個周期30天,每棵蔬菜苗利潤0.5元,1個周期利潤1.2萬元,年創造經濟效益能達14.4萬元。
  眼下,西白岱村的村民們已開始著手籌備購進設備。來年春暖花開,小村家家戶戶院中,將現出一幅幅別樣的生機勃勃的動人場景。  (原標題:農家院“冒”出24畝良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x68sxxr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